来源:网络整理 作者:天涯窝 发表于
根据绿野网网友金歌提供的参考,经过反复商考,绿野网将推出一个最新户外线路强度标准(2.0版本)。
该标准侧重于从线路的长度和活动的技术难度来作为衡量标准,简单明了,能够比较直观的体现出一条线路的强度大小。而绿野网之前推出的户外活动标准(1.0版本),则考虑的综合因素比较多,能比较全面的体现一次户外活动的强度。
目前,新推出的标准(2.0版本)和老标准(1.0版本)将同步执行,在这段时间里两个标准相互补充和映衬,并行一段时间后,再根据用户的喜好决定最终标准。
绿野户外线路新标准(2.0版本):
数字分1-5,分别标明路线的长度等级。
1=10公里以内;
2=10-20公里以内;
3=20-30公里以内;
4=30-40公里以内;
5=40公里以上。
字母部分为A-E,为技术难度等级。
休闲远足(包括城市远足);
普通轻量级登山(如香山等旅游线路);
需要局部攀爬(如小五台,太白等);
需要攀岩或攀冰技术(冬季小五台);
高海拔雪山综合技术(结组、直镐和技术镐使用技术等)
其难度等级为一位数字+一个字母,如:
3D=线路长30公里以内,20公里以上;需要攀岩、攀冰技术。
4B=40公里以内,30公里以上路线长度,普通轻量级登山。
关于以探洞、溯溪、骑马、滑雪、自驾、摄影等为兴趣为导向的朋友,可以依据以上资料作为参考标示。
绿野户外线路标准1.0版本:
级别:一级 (休闲)
类型:摄影、野炊、旅游、打球、自驾车休闲游
限制:人数限制30人,基本无装备要求
举例说明:十三陵休闲游野炊、北大湖滑雪、坝上骑马、摄影、自行车骑行、北戴河海边。
级别:二级 (普及型登山穿越)
类型:普通强度的野外登山穿越、宿营、攀岩
限制:人数限制20人,视线路和活动人员情况而定,必须自备户外装备。
举例说明:穿越黑龙秘径、黄草粱、海陀山、云蒙山、登小五台到东台下营地、古北口穿越
至司马台、西龙门涧穿越至灵山、白河自行车骑行。
以负重行走说明:男性负重18-25公斤,女性负重15-20公斤,山路行走1小时走3.5公里左右,海拔高度的变化很难量化,5小时以上8小时以下,为二级,10小时左右为2.5级。
级别:三级 (有强度的登山穿越)
类型:有强度的登山、穿越,及一些危险因素较大的活动。
限制:人数限制15以下,必须自备户外装备。不一定要经验丰富,但意志要比较坚强。
举例说明:登小五台从赤崖堡登东台登顶并下撤至2200米营地、赤崖堡登北台-东台-中台;穿越黄草粱从刘家峪到灵山停车场。
以负重行走说明:男性负重15-25公斤,女性负重15-18公斤,山路行走1小时走3.5公里左右,海拔高度的变化很难量化,12小时左右为三级。
以登太白山为例:厚畛子出发当天登到南天门为绿野三级强度(其实还差点儿)
级别:四级 (加强)
类型:高强度登山、穿越
限制:人数限制6人以下,而且至少参加过三级活动,不一定要经验丰富、身强力壮、吃苦耐劳、皮糙肉厚,但一定要意志坚强……之辈
举例说明:刘家峪经黄草梁穿越至灵山当天登顶并下撤,全程负重;小五台两天五台连穿不走夜路,无后援无补给不下撤。
以负重行走说明:男性负重15-25公斤,山路行走1小时走3.5公里左右,海拔高度的变化很难量化,14小时左右为四级。
以登太白山为例:厚畛子出发当天登到玉皇池为绿野四级强度(其实悬点儿)
级别:五级 (额外)
类型:极高强度登山、穿越
限制:没限制,只要你敢参加,但不一定有人敢组织
举例说明:无例可举,因为没人做到
以登太白山为例:厚畛子出发无间歇登顶拔仙台